(总第97期)
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 2012年5月5日
【专题简讯】
市政协社法委主任繆晓宝一行莅临市协会视察调研 4月6日,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繆晓宝、副主任潘福仁、朱鸣、黄绮及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柴俊勇一行莅临市协会“中途之家”安置帮教基地—洪智中心及海之星帮扶中心视察、调研本市安置帮教工作,并在松江区行政办公中心举行了“本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工作情况”座谈会,受到市司法局副局长蔡永健、市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梅义征及市帮教协会理事长王元洪、副理事长虞惠和一行的热情接待。
繆晓宝主任一行视察了洪智中心与海之星帮扶中心的生产劳动车间、入站人员宿舍、食堂、会议室、咨询室、活动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在生产劳动车间,繆晓宝主任一行与入站人员亲切交谈,仔细询问了他们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松江区司法局局长张惠军等领导、部分区县协会会长陪同视察并受邀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繆晓宝主任一行对基地安置帮教工作的现状与成效予以了高度的赞赏与认同,并详细了解了基地在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强调:市协会安置帮教工作的做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对稳定社会、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座谈会上,王元洪理事长就市协会创建“中途之家”的背景、运作模式、工作机制、安置帮教成效及目前所碰到的困难、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部分区县协会会长及与会人员发言踊跃,互动积极,整场座谈会气氛热烈、轻松。
区协会代表发言集中反映了当前本市安置帮教工作所遇到的瓶颈、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以及基地运转经费保障乏力。目前安置帮教的资金投入基本上依靠企业家志愿者个人所为,鉴于目前安置帮教基地运转需要一定的经费,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安置帮教教育难以深入进行,基地运转难以持续发展;安置帮教基地及安置帮教人员的成本逐步上升,企业负担逐年加重,企业家志愿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基地内入站人员的工资、养老金等长年累月数额巨大,企业家志愿者难以长久支撑;另外对帮教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时的误工费、就餐费、车旅费的补贴等等。希望政府在这方面能够加大力度,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政策优惠,使企业家志愿者对安置帮教工作、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能有所减负,使安置帮教工作、基地建设能持续性的发展,稳步前行。
二、安置帮教基地目前运转中遇到比较大的瓶颈困难是“入站人员”的不断“沉淀”,使得过渡性安置基地成了长久入住的基地。人员出路渠道不畅,“沉淀”下来的三无人员给基地的管理及良性循环带来了较大的困惑和难度。希望政府重视和加大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支持、宣传;加大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扶持,特别是在基地劳动生产项目上给予实质性的政策优惠及具体项目的扶助。因为安置帮教工作是持续不断的工作,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需要政府呼吁更多的国营企业,共同来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共同来承担社会责任。
三、在安置帮教工作中,企业家志愿者做善事付出的不仅仅是资金的多少,更多的是付出了太多的人力和精力。很多企业家志愿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同时倾心倾力悉心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及基地的建设、运作,他们是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个事业在完成,但在得到社会认可的程度上往往与他们的付出是很不相称的,希望政府关心提高企业家志愿者的社会地位,除了加大宣传弘扬的力度外,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适时吸纳从事社会公益、从事安置帮教工作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家志愿者加入市、区、县政协,或邀请列席、旁听政协有关会议,给予相应的政治地位,体现企业家志愿者社会价值及人生价值。
市司法局副局长蔡永健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上海的安置帮教工作得到了中央综治委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上海安置帮教工作的模式和思路将在全国进行推广和交流。目前上海的沪籍人员犯罪复犯率已进入了下降通道,这也是与上海各级政府重视开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分不开的。
座谈会最后,潘福仁副主任做了总结讲话,他谈到:市协会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很好,体现了安置帮教工作的宗旨,体制及实施的措施。今天视察了安置帮教基地,感到基地的运作相当规范,真心帮教,解决问题到实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市安置帮教工作已上了一个新台阶,走在了全国的前例。市政协将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要加强重视上海市安置帮教工作,政府主导地位要到位,同时要增加实质性的支持,特别是在财力上要做到保障支持,政策上要给予优惠扶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做好这一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综合信息】
长宁“四套班子领导”莅临区协会视察工作 4月7日,长宁区区委书记卞白平、区长李耀新、区人大主任朱言文、区政协主席陈建新,在区司法局局长、区政协副主席张谢定的陪同下,到区东虹桥法律服务园区视察调研,其间专程来到区协会,听取了区协会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汇报,肯定了区协会作为社团组织在2012年长宁创建社会管理示范城区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各位领导勉励和希望区协会今后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帮教志愿者的业务素质再接再厉,把社会安置帮教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好。
黄浦区副区长吕南停莅临区协会考察 4月10日,黄浦区副区长吕南停在区司法局局长潘鹰芳、副局长廖伟的陪同下,莅临区协会考察调研。在会长殷金喜及协会志愿者一行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区协会的办公场地,参观了新航阳光驿站,详细了解了过渡性劳动、公益性劳动的项目,劳动收益情况,并听取了殷金喜会长、潘鹰芳局长、廖伟副局长关于驿站从2008年5月至今在区人保局的支持下创建成立、经费保障、正常运转、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发展概况。
吕南停副区长对区协会、新航阳光驿站在区司法局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志愿者,为黄浦平安建设所作的贡献表示赞赏。
吕南停副区长还对区矫正中心的筹建规划作了重要指示。
黄浦工商联领导视察区协会 4月1日,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方立平,区工商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剑莅临区协会视察工作,受到区工商联执委、区协会会长殷金喜一行的热情接待。
方立平副部长一行参观了协会的办公场地,了解了协会运转的基本概况,参观了新航阳光驿站。殷金喜会长介绍了区协会在区司法局的领导下、市协会的指导下、工商界企业家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取得的成绩,及获得的政府各级部门表彰和良好的社会效果。方书记对区协会为黄浦平安建设所作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积极开展社会帮教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都应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区协会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期间,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地区的安置帮教稳定工作。
加强大墙内外对接 推进社会帮教工作 4月12日,上海市监狱局综治办副主任杨汇率五角场监狱、女子监狱干警一行到静安区帮教协会、静安区江宁街道司法所视察、指导地区与监狱无缝衔接安置帮教工作。五角场监狱、女子监狱分别通报了静安籍服刑人员在监情况,及与区协会帮教工作的互动情况。杨汇副主任代表上海市监狱局对静安帮教志愿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社会安置帮教工作表示敬意;对长期坚持在社会安置帮教工作第一线的康志坚会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赞扬。杨汇副主任在会上介绍了综治办近期的中心工作,希望区协会能够利用本区域已有的优势资源,进监为服刑人员提供、落实有针对性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帮教,特别指出要加强十八大期间重点刑释人员的预估及与地区安置帮教衔接的维稳工作。区协会康志坚会长提出了2012年协会帮教工作要重点抓好十八大期间静安籍重点刑释人员的帮教衔接,做到安置帮教全覆盖。江宁司法所所长王永迪、洪智中心总经理毕智江作了交流发言,区司法局副局长苏玉峰在讲话中希望区协会继续与监狱局综治办加强沟通,协作,为静安的维稳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持社会管理创新 推进社会观护建设 4月16日,由静安区检察院主持,在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会议室召开了静安区“三无”来沪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观护推进会。区检察院、司法局、团区委、阳光静安社工站、洪智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市检察院未检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区检察院未检科顾文科长、司法局安帮科丁海蓉科长、阳光静安社工站田起龙站长、洪智中心毕智江总经理分别代表各自单位签署了《静安区 “三无”来沪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实施细则》协议书;其次,区司法局副局长苏玉峰向洪智中心董事长王元洪颁发了“未成年人社会观护首席指导员”的聘书;市检察院未检处有关领导钟颖向洪智中心总经理毕智江颁发了“未成年人荣誉保证人”的聘书。
王元洪董事长在会上表示:洪智中心作为静安区“三无”涉罪未成年人的观护基地,在市、区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下,有信心在原有的安置帮教基地的基础上,为静安区的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观护机制建设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与积极的作用。
静安区团委副书记徐豪、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戴杰、区司法局副局长苏玉峰、市检察院未检处钟颖等领导在会上分别作了讲话。
松江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3月31日,松江协会召开了“松江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经选举施伟康同志任协会理事长、李金华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市协会王元洪理事长、松江区副区长邢铁军、区司法局张惠军局长、市矫正办副主任梅义征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通过换届,帮教队伍更加规范整合;社会帮教力量进一步加强;区协会的社会安置帮教工作将更上一个台阶。
闵行协会召开帮教志愿工作座谈暨业务培训会 4月初区协会召开2012年闵行区帮教志愿工作座谈暨业务培训会。区司法局副局长、协会名誉会长范永飞、区预防办主任丁友明、协会会长曹七弟及镇、街道志愿者代表近60余人参加了会议。
曹七弟会长通报近几年区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部署,区优秀帮教志愿者何秀娟结合她十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向与会新老帮教志愿者作了《如何开展社会帮教工作》的发言,之后,与会者围绕发言主题进行了交流座谈。
区预防办丁友明主任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帮教工作的对象要明确“三突出”:一、突出对特殊群体的帮教;二、突出对来沪人员中的特殊对象的帮教;三、突出对特殊对象子女的帮教。
范永飞副局长讲话中指出:社会帮教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意义的工作,希望协会今后不断创新对帮教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帮教志愿者的独特作用,发挥社团组织更大的作用。
搭建就业平台确实解决就业难 为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特殊对象安置帮教工作,切实解决就业难等问题,4月22日,区协会携手区司法局有关部门及会员单位,联合举办“2012年闵行区‘帮扶 新航 和谐’特殊对象专场招聘会”,前来招聘的22家单位,共提供近340个招聘岗位。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就业平台,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就业率,促使特殊对象通过就业劳动解决自身困难,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和谐。通过协会及各镇、街道、工业区工作委员会的共同努力,整合力量,挖掘资源,招聘现场共签订就业意向书52份,签约率达到66.6%,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帮教动态】
丰富社会管理创新 扩大联手帮教范围 4月26日,上海市江西商会秘书长孙文龙、办公室主任王勉应市协会邀请,就两地开展结对联手帮教事宜与市协会理事长王元洪、副理事长虞惠和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双方本着“多方参与、联手帮教;、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无缝衔接、管控到位;分工协作、互相支持”的原则,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实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无缝衔接”,有效拓宽社会对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教育、感化、挽救的途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初步商议了合作的意向。
“送文化,送法律,送关爱”、狱内开展帮教活动 4月19日,静安区司法局王安局长、市协会理事长王元洪、区社联会副会长王稼真、区协会会长康志坚、率20余名志愿者赴军天湖、白茅岭监狱开展“送文化,送法律,送关爱”为主题“一对一”帮教签约活动。静安区的帮教工作虽然仅限于静安籍服刑人员,但是静安区将社会帮教工作与监狱的管教工作有机结合,采取无缝衔接的帮教模式开展各种帮教活动,弥补了监狱管教工作中难以涉及的领域,无缝衔接的帮教模式效果已在监狱内其它籍服刑人员中产生了辐射效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监狱内的帮教签约活动,服刑人员纷纷表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了希望,一定好好地认罪服法,努力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归社会,回报社会。
虹口区、杨浦区协会赴南汇监狱进行“狱内帮教” 4月9日、12日虹口区、杨浦区协会帮教志愿者分别会同其他方面人员,赴南汇监狱进行“狱内帮教”。帮教志愿者与2012、2013年即将刑满的虹口籍、杨浦籍共50名服刑人员签订了“一对一”帮教协议书,并针对50名服刑人员中存在的年龄大、身体差、残疾人多等情况,详细提供了出狱后有关低保申请、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有针对性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联系方式;并面对面详细了解50名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现状及回归社会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次帮教活动起到了超前介入,事先落实回归帮教措施的作用,不仅使即将刑满的服刑人员在重回家庭、回归社会方面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而且两区协会的安置帮教工作做了提前衔接、为今后对这50名即将刑满的虹口籍、杨浦籍服刑人员有针对性开展结对帮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爱行动】
爱心助学 传递“爱心接力棒” 4月13日,虹口区协会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志愿者在广中社区举行第23期爱心助学暨助学金发放仪式,来自广中社区的10名困难家庭学生和特殊家庭的未成年子女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研究生志愿者的浓浓暖意。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志愿者自2000年始,与广中社区联合开展对困难家庭学生和特殊家庭未成年子女从源头进行帮助创新型结对“爱心助学活动”,至今已有十二个年头,结对学生除每人每年获得研究生志愿者募集发放的爱心助学金600元外,还能收获最有价值的“爱心”—义务上门助学辅导。在十二年的光阴中,研究生志愿者兢兢业业的帮教热情释怀了结对学生自卑、内向、难以交流的心灵,很多结对学生通过助学辅导顺利的升入高中、大学。研究生志愿者的“爱心助学活动”接力棒随着岁月在一棒一棒继续接力传递着。
多方携手关爱行动 3月29、30日,松江协会分别与区司法局、区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团区委、区慈善基金会、上海市茸城平安服务社联合召开了“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交流座谈会”,参与人数60余人。通过交流座谈,传播、宣传了帮教志愿者的奉献感人事迹,更全面地了解掌握了区域内关爱行动的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收集了不少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关爱行动活动的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