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会信息→ 帮教故事

长宁禁毒“妈妈”,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发表日期:2021/5/20  阅读:515

2011年成立至今,“上海长宁区禁毒妈妈工作室” 共帮教121名孩子,其中3年戒断,成功康复39人,创建2个就业基地,安置131人次就业,做到了关口前移,提前介入,无缝衔接。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长宁区禁毒妈妈工作室是全市第一家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帮教社会面吸毒人员,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和康复指导,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培训,开展社区禁毒公益宣传等工作。

本着“真情关心、实际帮助”服务理念,“工作室”在周桥街道禁毒妈妈义工服务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组织运作禁毒志愿者对社区康复人员的服务新模式,并组织全区禁毒妈妈志愿者,积极开展禁毒公益宣传,结对帮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通过禁毒主题和户外体能活动、生命健康和“三观”教育,辅以心理关爱、生活关心、就业介绍等,使帮教对象提升戒毒康复信念,走出毒渊,重塑人生,回归社会。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D便是位于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的“上海长宁区禁毒妈妈工作室”结对帮教121人中的一员,并成功戒断毒瘾3年以上。与老D结对帮教的陆美蓉,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禁毒公益志愿活动的志愿者。比老D大了近10岁的她,既是“姐姐”又是“母亲”。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老D经营了一家饭店。勤劳聪明的他把饭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也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好景不长,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老D出于好奇吸食了毒品,从此逐渐远离了原本美好的生活。不久之后,老D发现自己彻底离不开那些白色粉末了,经常在饭店里关着办公室的门偷偷吸食,渐渐地,饭店里的事情他不再关心,员工们也发现了老D的不对劲。

这时,老D的家里人才知道他染上了毒瘾,纷纷劝说老D戒掉毒品。但此时的老D已经被毒品夺去了心智,家人的劝说他充耳不闻,完全沉迷在毒品中。十多年来,家人的隐忍和等待始终没有换回老D的醒悟。终于在2014年,老D的妻子选择结束这段婚姻,而老D的母亲也在他进强戒所后,与他断绝母子关系。

在强戒所的那段时间,陆美蓉会定期写信给老D,让他坚定信心,不要放弃,这些信也一点一滴温暖着老D的心。从强戒所出来后,老D虽然和毒品划清了界限,但是他的家人依然难以接受他。母亲的冷漠和女儿对自己的逃避让老D十分痛心。再加上之前长时间脱离社会找不到工作,身体还因为吸毒染上了许多疾病,老D有些心灰意冷。

如何让老D重新振作起来?如何让老D得到家人的原谅?为此,陆美蓉和工作室的领导们绞尽了脑汁。“我总是叮嘱老D去看他妈妈,老D吃了‘闭门羹’,我就陪着他一起去,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妈妈。” 陆美蓉说,面对家人的冷漠,老D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赢得他们的原谅。在禁毒妈妈工作室的帮助下,老D找了一份共享单车协管员工作。

“我从来都不迟到早退,每天都把单车整理得整整齐齐,公司领导也对我赞扬有加。” 老D说,他就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母亲,告诉女儿,他已经再不是当初那个与毒品为伴的老D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看到儿子的改变,看到父亲的重生,老D的母亲和女儿渐渐开始接纳了他。

如今,几天不见老D,母亲就会给他打电话,嘘寒问暖。女儿也每天都会给老D发两岁女儿的小视频,看着可爱的小外孙女,老D的心里吃了蜜一样甜。“如果没有陆美蓉‘妈妈’,没有工作室各位老师的帮助,我的人生永远都是黑暗的,是她们给我带来了光明。”老D的话不多,但句句发自肺腑。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8年的时间,禁毒妈妈工作室秉承着“真情关心、实际帮助”的理念,采取“一个妈妈牵手一个孩子”的帮教模式,运用“关口前移、提前介入、无缝衔接,签订协议、家庭服务、心理关爱、戒毒指导、就业推介”的服务程序及方法,为戒毒人员编织起一张康复支持的网络。

8个志愿者发展到41名禁毒妈妈,从服务1个街道扩大到9个街道一个镇,禁毒妈妈工作室连续8年荣获“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连续8年荣获“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十佳优秀组织奖”,荣获“上海市禁毒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奖”及长宁区“十佳社会组织公益品牌奖”,被市妇联授予“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工作室主任龚美菊说:“我们看重成绩,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整个社会对这些‘迷途的羊群’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长宁区众扶帮教协会)



 上一篇:长宁区|帮教无缝衔接 化解民生难题
 下一篇:重“心”出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2008-2024 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
上海市静安区汉中路8号501-502室 邮编200070 | 电话:021-52136503 | 传真:021-5213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