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会信息队伍建设

[长宁]在综合帮扶工作中努力弘扬志愿者精神
发表日期:2013/9/6  阅读:1517

  长宁区众扶协会2008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帮扶、劝业、募捐”三项重点工作,通过有效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对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以下简称“两类特殊人群”)的帮扶工作,坚持“安帮一人、挽救一家、稳定一方”的工作理念,为“两类特殊人群”提供综合帮扶。随着区司法局矫正中心成立,为了更大化发挥志愿者组织与社工专业组织的作用,众扶协会同时走进了中心。在区司法局直接指导下,为“两类特殊人群”尽快融入社会传递正能量,功能成效凸显。
2012年协会被评为上海市2008年-2012年度“关爱行动”示范单位,荣获2011-2012年度上海市社会帮教先进集体,协会会长荣获上海市十佳帮教志愿者、协会被授予上海市4A级社会组织。
  一、弘扬志愿精神,引导全民向善
  2012年,众扶协会成功与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爱筑回归路”志愿者风采社区首场宣传活动 。以宣传社会帮教志愿者先进事迹为主题的“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监所”四进宣传活动,以演讲的形式讲述了协会会长孙祥英、副会长顾颂珍和栾竹君三位优秀志愿者的事迹,引起了现场人员的共鸣,引导全社会积极向善的氛围。通过对社会帮教志愿者的宣传,提高社会帮教志愿者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
  同时,协会通过多种形式举办招募志愿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自愿报名登记注册志愿者596人,成员包括法律工作者、律师、教师、在校大学生、专职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队伍中有45%是退休干部,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化帮教水平显著提升。会员单位增至20余家。
  二、积极推荐就业,缓解就业难题
  “劝业”作为协会重点工作之一,有序、扎实推进。综合考虑“两类特殊人群”普遍存在学历不高、年龄偏大,技能和知识结构局限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特别是在近两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两类特殊人群”的就业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解决就业难问题。协会在成员单位中深挖适合的岗位资源、借助劳动部门力量、创建“众扶之家”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以及为两类特殊人员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传递社会正能量。几年来,协会共累计推荐就业784人次,帮助“两类特殊人员”实现上岗就业174人。
  三、建立“众扶之家”,维护社会稳定
  针对一些刑满回归人员有的露宿在医院急诊室、有的借宿小浴室等“无业可就、无亲可投、无家可归” 游走在生活最边缘、很容易重新犯罪的状况,协会秉持“内安其心,外安其身”的帮教思路,积极与成员单位长宁区太阳市场协调,争取支持。于2012年底成立长宁区第一家过渡性安置基地----“众扶之家”。为本区“两类特殊人群”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心理辅导、食宿等多功能过渡性安置实体,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先后已有2名对象安置进“众扶之家”。
  四、走进大墙帮教,点亮回归之路
  几年来,协会共组织近千人次帮教志愿者进大墙帮教活动100余次。众扶协会配合司法行政部门以落实安帮“六必”工作为切入点,联手区个私协会、区关协等社会组织,会同区妇联、区人社局、区团委等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前往监狱开展“必访”帮教活动,为长宁籍服刑在教人员送去必要生活用品、学习书籍等物品;介绍长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民营企业家、礼仪老师、专职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为即将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提供创业、就业指导和政策宣传、职场应聘技巧应用、专业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帮教服务,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引导服刑人员“认罪错,知关怀,懂感恩”用心点亮服刑人员回归之路。
  五、不抛弃不歧视,送温暖解困惑
  “两类特殊人群”因曾经的罪错给家庭及社会造成的损害,他们心灵的阴影难以挥去,回归社会后表现消沉、迷茫。协会坚持不抛弃不歧视,想方设法募集资金或政府购买服务经费适时给予帮困解难。如:每年春节前“迎春送温暖”活动、2012年“千个组织走千家帮困”活动、对特殊人员未成年子女“爱心助学”活动、对特殊人员身患重疾帮扶等。仅2012年协会换届以来,先后帮困助学46人。对象也深深感受到社会没有放弃他们,没有歧视他们,给予的是希望是关心。表示一定振作起来走向新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上一篇:普陀区委政法委书记邰荀考察洪智中心
 下一篇:静安、黄浦、虹口、闵行、徐汇、金山区协会志愿者赴监所开展结对帮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2008-2024 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
上海市静安区汉中路8号501-502室 邮编200070 | 电话:021-52136503 | 传真:021-52136503